日志正文
|
||
《岁月心语》后记
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怀旧的人。的确,从我已发表的散文中有不少怀旧篇章。几年前出过散文集《永恒苦旅》、《思念随风》,也是这个调子。写作的人,也许有种通病,一到中年,白发渐生,就无可救药地要去抚摸那些旧时光,那些曾经真实或者虚幻的事物与情感。何况我打小在农村生活过,怎会淡忘那些田野、河流、村庄,那些花朵、树叶、鸟声呢?童年经历确已成为乡愁的一部分,这是人生的一种宿命。 但有时又想,我的所谓乡愁,难道真是为了那一座村子、那一条小河、那一幢老屋吗?真是这样的话,在交通如此便捷的今天,我只需花半天时间,就能回到故乡身边。但回去之后又能怎样呢?村子还在,但更加荒凉;河水还淌着,但早已污染;老屋居然也还在,但久无人住,摇摇欲坠。哪怕走遍故乡每一个角落,我也找不回往昔的岁月,找不回亲人的背影,找不回童年的那一份梦想与眷恋了。 “猛忆儿时心力异,一灯红接混茫前”。其实,弥漫在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心头的,应该是一种文化乡愁。它看不见,摸不着,但郁积在生命深处,与我们魂梦相依,生死相随。它像一缕遥远的天风,让我们洞见时间的流逝,感受着人生的无奈;又像一盏昏黄的灯,在寥廓的星宇下,隐隐约约指示着回家的路。但岁月如此苍茫,生命如此短促,千山万水,日月轮回,四季流转,我们又怎能再一次回到心灵出发的原点呢?面对“我们从何处来,我们是谁,我们要到何处去”这一千古疑问,我们只能尽力思考,却无力作答。 这些年来,自己也看了不少书,文学的,哲学的,历史的,宗教的,每天都作手不释卷状。但读的书再多,也不能排遣内心这种莫名惆怅。恰如辛弃疾所说:“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,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;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,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!”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,为愁所困,情何以堪?屈原、陶渊明、李白、李贺、苏轼、辛弃疾、曹雪芹,甚至鲁迅、郁达夫,哪一代中国文人,又逃得了这乡愁的牢笼呢? 也许,文化乡愁,就是一个文化人的精神底幕。不管他此生际遇如何,这种乡愁始终萦绕着他的心灵,让他在深刻的沉思中,体味着存在的本质;在自己的精神气场中,感受着时光的呼吸和文字的体温。 说这么多,与这本散文集子已离得太远了。它只是一本薄薄的陋作,哪里配得上这么宏大而宽广的叙事?且让我慢慢回头——还好,那一盏旧年的灯,仍遥遥亮在故乡四季的窗口,让我满怀生命的温暖,满怀慰藉与感恩。 高林
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明星“裸捐”希望是“玩真的”
下一篇:好声音四强诞生记
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list/yule/c161072.shtml
|
||
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